水路运输发展趋势:在客运方面,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岛国的水路客运仍将按目前水平发展;发达国家的水路客运将以旅游业为主。另一方面,散货的散货运输和杂货的集装箱运输将是水路货运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各国运输石油、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是很常见的。而杂货集装箱运输的比重也与日俱增。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研究煤和矿石的浆体输送。船舶方面,未来海洋运输船舶将继续向专用和多用途并重的方向发展。内河运输船舶将根据航道条件、货物类型和批量发展分节顶推船队和机动货船,部分地区将继续使用拖轮队。除旅游客船外,还将发展高速水翼船和气垫客船。港口方面,港口建设将与工业区发展紧密结合,建设一大批深水专业化码头。装卸设备和技术将向高效率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疏浚,提高进出港航道和码头前沿水深,开辟更广阔的船舶回转区和锚地。码头将被加宽以确保足够的仓库和堆场。码头后面将留出足够的土地面积。发展水陆联运和水陆联运,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另一方面,通航河流应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灌溉、防洪、供水、渔业等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航运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将受到充分重视。重视现场观测,采用河港工程模型试验,应用电子计算机确定航道疏浚整治,港口工程设计施工。在管理方面,船舶的选择、装卸工艺和设备的选择、运输组织方案的确定,都将从全局出发,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分析比较,选择最佳方案。运用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方法进行科学管理。水路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应通过现代管理手段——电子计算机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并对水路运输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和技术经济预测,以水路运输生产中最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听听别人怎么说:水路运输现状。中国水路运输发展的特点是沿海港口和远洋运输发展迅速,内河运输发展缓慢。1997年,中国主要港口吞吐量13.09亿吨,比1996年增长2.75%,水路运输客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为2.26亿人次和155.8亿人公里,比1996年下降1.31%和2.97%。货运量达到11.34亿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9235.0亿吨公里,分别比1996年下降10.78%和增长7.68%。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有重要的沿海和内河港口170个,其中沿海主要港口29个,内河主要港口28个。泊位6424个,其中沿海主要港口泊位1282个,深水泊位449个。沿海港口在中国港口设施中占有重要地位。1997年,中国沿海主要港口泊位1330个(其中深水泊位450个),仅占全国的15.2%,但货物吞吐量达到9.08亿吨,占全国的69.4%。在港口建设方面,集装箱港口设施发展最快。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发展海上集装箱运输。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集装箱专用泊位从无到有,发展到57个,年吞吐量771.2万标箱。到1997年底,可通航的内河航道总长度。
关注新弘承微信公众号:新弘承
及时获取最新备考资讯,微信智能题库随时演练。